小说作者:郑执
书评作者:安迪斯晨风
读完这本小说之后有两三天不舒服,一闭上眼睛就看见黄殊袅袅婷婷地走进教室,我像小说中的视角人物王頔一样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她,心里的惊喜炸成一朵烟花。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尽的难过,因为那个仿佛集齐世间所有美好的女孩子,被生活生吞活剥了,一点残渣都没留下。
书封推荐里称其为“中国版《白夜行》”,大概是觉得黄殊和秦理这对少男少女在黑暗和残忍中互相扶持成长的境遇有一点像亮司和雪穗。但跟通篇残酷偶有温情的《白夜行》相比,或是跟另一位东北作家双雪涛的悬疑小说《平原上的摩西》相比,《生吞》中的感情都要饱满、浓烈和灿烂很多。黄殊和秦理若隐若现的青春爱恋不提,他们俩跟王頔、冯雪娇在患难中结成的友谊也并不全是虚假,冯国金与小邓的战友情就更让人动容。小说写法很独特,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我”也就是小说人物王頔的视角,讲他记忆中最深的青春,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一,以及回忆中那些最重要的角色:黄殊、秦理、冯雪娇、高磊。另一条视角人物则是冯雪娇的爸爸冯国金,一位尽忠职守、坚韧不拔又心存温情的公安刑警队长,他在十年前侦破了一场少女奸杀大案,亲手抓获了凶手,然而十年之后又一场跟当年一模一样的奸杀案突然发生了,冯国金和他的战友们再次踏上征程。这两条线索的交织点正是黄殊,因为她就是十年前被人奸杀抛尸的受害人。她虽然死了,但也把美丽变成了永恒,永远活在了王頔、冯雪娇、高磊的心里。王頔后来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起他们五个朋友当年的青春往事,一遍又一遍咀嚼那青柠檬一般酸涩清苦的味道。但是有些人永远都不在了,也有些人永远都不再拿他当朋友了。虽然说两条故事线并行不悖,但是很明显,王頔的青春回忆写得比冯国金的破案要更动人一些——并不是说破案写得不好,而是前者更有生活,更真实可信。后一条线索里面最动人的,反而是那些关于人性的小事,比如牺牲的刑警小邓戴了一顶公牛队的帽子,这帽子是一个姑娘送给她的礼物。
我之所以能够轻易代入这个故事讲述者“我”(王頔)的视角,可能是因为小说有着鲜明的年代感,主要人物都是比我略小两三岁的准同龄人。除了成长环境略有不同之外,他们和二十多年前的我几乎是一样的——比如说的升学、考试和竞赛;比如说看到自己暗恋的姑娘,会脸红心跳说不出话;比如说看《还珠格格》,给班里人物对号入座取剧中人物外号。以及,可能也是同样的朴素善良和心底脏污,同样是很容易原谅自己的凡人跟平安顺遂长大的我完全不一样的是,小说中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难以启齿的隐痛。在二十年前大下岗方兴未艾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人们的生活笼罩着一层灰暗色彩。冯雪娇父母感情不和,王頔家境贫困——但是他们和饱尝生活辛酸的黄殊、秦理相比,仍然算得上幸福。然而正是这两个深渊泥潭中国挣扎着长大的孩子,有着最真最纯的灵魂。黄殊的美貌和秦理的天才,与他们的善良真诚相比,甚至不值一提。“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黄殊死于前面提到的奸杀大案,成了小说中所有人心头的一根刺;秦理则天才散尽,既聋又哑,金玉沦为瓦砾。小说一开篇,我们就知道了这样的“结局”,但是谁也没想到,故事会向着一条无法预料的轨道飞驰,让人魂牵梦绕的的青春往事中,其实隐藏着两场谋杀案的关键证据。作者郑执实在是太残忍了,他给了小说中最美好的两个人最冷酷的结局——秦理虽然死前已经没有了遗憾,但是一想到他想找的关键证据,就在他眼皮底下放了整整十年,就觉得造化弄人,人间万事皆不如意。